本网讯(土木工程学院 图/沈汝伟 文/沈汝伟)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及学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土木工程学院近期先后召开两次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专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将前沿技术融入专业教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7月4日首次研讨会上,参会教师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合。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与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应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如“数字素养”“算法与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通识”“人工智能建造基础”“智能建造概论”“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等,着力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土木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还提议,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接触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7月11日第二次研讨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开展全面论证。学院严格依据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设定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论证。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会议强调需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着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针对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可衡量、可评价。


课程体系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课程设置能否有效支撑毕业要求”“课程衔接是否合理”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重点研讨了力学类课程、结构设计类课程、施工及项目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并对以下课程进行了优化:工程力学、有限元法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与化学基础、工程荷载与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设计等。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课程体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需加强课程整合与优化,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构建更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贺明卫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本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与学院未来发展。各专业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结合调研结果与学校指导意见,充分吸纳专家与教师的意见建议,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审:贺明卫
二审:杨文斯
三审:彭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