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阳成tyc7111cc土木工程学院!
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动态 科室职责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动态>>正文

培养“会编程的工程师、懂工程的程序员” 太阳成tyc7111cc探索“微专业”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22:47  作者:  文章点击量:

2025年6月,当同班同学还在为求职四处奔波时,太阳成tyc7111cc土木工程专业2025届毕业生徐浪已经在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的工位上忙碌了。谈起提前锁定工作的“秘诀”,他归功于一段特殊经历:“选修智能建造微专业让我掌握了无人机测绘、3D激光扫描这些硬核技能,实习时就能独当一面!”

徐浪口中的“微专业”,是我院2023年11月在我省率先推出的智能建造微专业。短短一年半,这个仅有33名首届学员的“小”专业,却结出了就业“硬”果实:首届学员多人提前签约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中电建水电六局等大型企业,12人通过硕士入学考试国家线,30%的学生同步考取工程质量检测考核合格证等职业证书。

精准育人:直击产业痛点

“我们察觉到传统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毕业生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温差’。”太阳成tyc7111cc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贺明卫道出了开设微专业的初衷。面对建筑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传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力不从心。

2023年11月,太阳成tyc7111cc“智能建造微专业”正式开课,直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授课教师给微专业学生讲授实操要点

“设立微专业就是要深化人才与企业岗位能力的契合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贺明卫点明初衷。课程体系大刀阔斧革新,在保留土木核心课程基础上,新增三大类课程模块:智能技术基础、工程实践应用、管理信息化,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参数化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建筑机器人》《智慧测量技术》等专创融合课程。通过12学分、6门课程的紧凑设置,实现“传统技能+智能技术”的双轨并行。

“微专业在深度和实操上远超校本课程。”项目负责人卢云老师指出。徐浪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微专业让学用不再脱节,无人机测绘、3D激光扫描这些真本事,让他在实习中驾轻就熟,赢得单位认可。

校企共生:校企共育实战力

智能建造微专业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的围墙。每周二、四、六晚上和部分周末,成了学员们“充电”的黄金时间。

“有时讲到晚上十点半,学生们还追着问问题,学习的热情很高。为把真本事教给小师弟师妹们,课后开直播答疑是常事。”微专业产业导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王耀深有感触。作为2017届的校友,他受邀回校教授BIM技术等实用课程。在他看来,微专业最大的价值在于解决了“学生不会,企业需要”的困局。

微专业学生正在学习操控无人机进行测绘

微专业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校企育人共同体。中建科技、北京盈建科等多家头部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了“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像王耀这样的企业工程师在师资团队中占比超60%。土木工程学院还结合实际,邀请行业资深专家蒋廖、黄彦森等驻校授课,带来《AI2.0》《智慧韧性城市运维》等前沿专题报告。

在这里,学生的成长在真实战场展开,通过参与太阳成tyc7111cc新校区、小关特大桥三维实景建模、跟随中铁二院进行铁路病害检测现场勘查、制作的肇兴镇纪堂村三维实景数据被企业转化为“数字孪生侗寨实景模拟平台”……

实践出真知,微专业学员逐渐成长为学科竞赛的主力军,在各类竞赛场上检验成色。2024年,土木工程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BIM毕业设计大赛等平台斩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27项,获奖学生96次。

“微专业的学习经历,让我们学用不脱节,面对求职,心里更有底。”学生杨天红说。

范式价值:小支点转动大生态

面对“微专业是否是速成班”的疑问,卢云回应道,“微专业的选修是学生们以兴趣和能力为前提,授课时间也不挤占校本课程,虽学时紧凑,但深度与实操让学生们受益良多。”这种轻量化改革降低试错成本,为传统工科转型探路。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协同,正构建起可持续的育人生态。


微专业学生正在对无人机测绘数据进行分析

目前,土木工程学院已将智能建造微专业提质升级到2.0版本,选修学生人数达到124人,专业拓展为6个,以“4门课程+1项毕业设计”的紧凑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硬实力。

这场始于33人的微专业试验,以“精准嫁接新技术、深度融合产业链”的方式,让传统工科老树发新枝。微专业这个“小切口”,正引发贵州理工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层变革。智能建造微专业虽“微”,却像一条鲶鱼,激活了学院乃至学校的新工科改革一池春水。

“‘智能建造’微专业的尝试,就是贯彻落实学校育人新要求,培养‘会编程的工程师、懂工程的程序员’,这也是新工科改革的核心要义。”太阳成tyc7111cc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勇一语点明这场“微”变革背后的深远立意。

来源:2025年7月16日天眼新闻

一审:何  

二审:杨文斯

三审:彭      



上一条:【校讯】土木工程学院水工实验模型落成 填补教学空白赋能人才培养 下一条:审核评估|土木工程学院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暨审核评估工作会

ICP备案号:黔ICP备13005433号  邮编:550003
日访问量:
月访问量:
总访问量:
2022 @Copyright 太阳成tyc7111cc土木工程学院  |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高新区博士路  |  联系电话:0851-88210623  |  招生联系电话:0851-88210623  |  邮箱:git@g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