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和学校有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及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要求,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2020年3月2日起至学生返校入学期间,我院教师所承担教学工作采用网络教学形式开展。按照学校党委要求,为扎实做好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工作,理学院党总支积极部署,认真安排,全院教师饱含热情,用自己的深情和感悟为学生开展了一场场动人的“网络思政课”。
为统筹做好网络课程思政教学,理学院党总支专门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理学院网络教学“课程思政”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从“科学认识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工作原则”、“教学内容”、“工作要求”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开展好网络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学院党总支要求全院教师要将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要通过细腻动人、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学院党总支领导率先垂范,在3月2日专业教学网络课程正式开始之前,3月1日晚20:00-21:00期间,党总支书记袁小松率先利用QQ群课堂的网络教学功能,给全院团总支、学生会及“想理”新媒体中心全体学生干部上了一堂网络思政课。在思政课上,袁小松积极和学生干部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学生亲切交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言,反馈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想法。结合学生干部们的课堂表现,袁小松采取“答记者问”的方式,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对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予以指导。同时,结合自身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感悟和学校的统一要求,袁小松分别从培养爱国情感、坚定制度自信、保持阳光心态、学会自律自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他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困难、克服困难,坚持好网络学习。同时,袁小松还结合自己对贵州赴鄂州医疗救援队队员们感人事迹的认识,向大学生们做了感人的分享。



3月2日上午8:30开始,理学院全体教师的相关专业课次第开讲。按照学院党总支统一部署,全体教师认真准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大家通过一页页精心设计的PPT,结合自己对疫情防控的理性认识,在上课之前均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独特的“网上思政教育”。理学院院长李智玲、副院长曾诚等院领导在自己任教的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教学课程中,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大学生要积极培育社会责任感,争做时代好青年。学院宋家彬、黎华琴、宋丹丹等教师也利用网络教学空间积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讲授疫情防控小知识,鼓舞大家的疫情防控信心。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数学教研室的袁红秋老师用了两张患者向医生敬礼的图片,结合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向学生深情讲述了自己对“白衣卫士”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引发学生强烈共鸣。进课堂旁听的肖志俊老师在学院教职工QQ群中这样分享自己的听课感受:“我刚进了袁老师的腾讯会议,我觉得效果蛮好,声音、课件都很清楚,尤其袁老师课前的那段思政很感人,学习了”!
在网络思政教学中,老师们始终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家没有空洞的政治说教,有的是循循善诱、细致入微的心灵交流,在别样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家精神饱满、面带笑容、语速适当,展现了大学教师的良好风貌。尤为让人感动的是,至今仍身在湖北、处于重度疫情区的景湘李、胡曙、江胜菊三位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把巨大的心理压力深埋心里,在网络镜头中的他们,同学们依然能够听到他们洪亮的声音和亲切而坚毅的脸庞……
春风化雨,潜润心田。面对一个特殊的时空,走进一个特殊的课堂,老师们通过虚拟的网络,向大学生们传递出了真切动人的一丝温暖、一份亲切和一种力量。课堂的这边,是老师们在筑城、在远方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课堂的那边,也许是是清幽的小镇、亦或是茫茫群山与浩浩江洋,然而,我们却始终能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一颗颗蓬勃跳动的心灵。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这12个字,始终在网络连接的浩渺空间中回响。